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大颐堂

来者便是有缘客,开怀笑迎惜缘人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老可, 号:清公、莲道人、随翁、问石山人、石悉、知不道人、沾化砚农、榖者等,斋名“大颐堂”(曾用“大如堂”)。生于甲辰仲冬,齐地布衣。今蛰伏幽燕,僻于乡野,藏修丹青,执经问难于世贤,业以刻鹄类鹜也。闲读耕砚,舌耕家塾,稽古之力,鬻画糊口。虽寒,犹乐耳。

【转载】“寺必有茶,僧必善茗”  

2013-04-13 09:10:37|  分类: 奇文转载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寺必有茶,僧必善茗”

“茶禅一味”“茶僧一缘”之说相近似(图片来源:资料图)

寺庙与道观多藏于青山或密林中,与大自然息息相通,去朔源生命的本源。山高水好产新茶,便有所谓“寺必有茶,僧必善茗”的说法,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僧人对茶的研究和酷爱。

我国最早种植茶树是西汉时期四川蒙山甘露寺的僧人吴理真,他将七棵茶树植于清峰,被当地人称为仙茶。这七棵树氤氲了蒙山雾岚的灵气,茶质芳冽,成为贡品。大唐天宝年间在此建立了唐明皇的御购茶园,流布千年,“蒙山顶上茶”由是闻名天下。这是佛教与茶最早的记载了。饮茶,从科学角度讲,对人体有诸多裨益。助消化、去血脂、生津利尿……等等,而茶本身的淡与雅,又为人生的修身养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,乃至不少地方,一日无茶便口中无味,生活少趣。仿佛必得有茶水的时时“浇灌”,生命才枝青叶绿,勃发生机。

佛教禅宗主张静气养性,提倡坐禅,暮鼓晨钟里诵经念佛,不免人困乏力,而茶可以清心、提神、醒脑,茶便理所当然成为顺应佛事的伴侣,由此与茶结下了宿命的缘份,以种茶制茶到泡茶品茶,千百年来总结出一整套的茶道文化。茶也顺时而成为寺门僧人联系世俗、接待施主说天道地、讲经释法的特殊媒介物。

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种种趣话、禅谈便是最典型的一个例证。我们作为芸芸众生的俗世人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对人对事能怀宽容惜悯之心,不去做过头事,所损失的常常不过是眼前的虚名小利,得到的却是整个身心的自由自在。

从本质上说便是一种佛性佛缘了;再如果又能与绝对国粹的茶缘常相伴随,透澈身心,那么,和“茶禅一味”“茶僧一缘”之说相近似,我们便拥有了别一种优雅的养身之道了。

Photoshop制作流动的水  - 老渔翁 - 老渔翁音画乐园

请纵深阅读: 

· 位卑未敢忘助学,聊尽绵薄之力耳!

· 山高艺路难,俯身做人梯;江湖多寒门,授之以渔之。

· 躬耕砚田,养家糊口;鬻画换米,随行就市。

· 看图说事 ------美术理论家苗子的情感心声  

欢迎你常来

 

【转载】骆家辉说出了特色的内幕 - fyb398 - fyb398的博客

【转载】骆家辉说出了特色的内幕 - fyb398 - fyb398的博客

图片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